【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梳理2019,展望2020及未来

上海申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19-12-14 本文章760阅读

活动背景


    中欧申九投资论坛系列活动由申九资产与中欧校友金融与投资俱乐部联合举办,该系列活动共有十期,每期将邀请不同的行业知名分析师进行行业分析,每次活动我们会在微信公众号提前发布,后台发送姓名+电话可参与活动,期待您的莅临。

    本文为中欧申九投资论坛系列活动的第二期,本期我们邀请到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对2019年经济和政策进行了梳理,也对2020年经济和政策做了预判,他还对中国经济未来3-5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郭磊: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2017年新财富第一名;2017年水晶球第一名;2017年金牛奖第一名;2018年水晶球第一名;2018年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最受欢迎宏观分析师第一名;2018年第一财经最佳分析师宏观第一名;2018年“最具价值金牛分析师”。 
 

2019年经济、政策素描 
 

    2019年整个制造业在不断地收缩,有两个客观指标说明了经济下行的压力:

 

    1、用电量。中国过去12年用电量出现过3个低点,第1个低点是2015年用电量为负增长,2015年中国处于深度通缩阶段,基本规模以上企业利润全都是负增长;第2个低点是2008年金融危机;第3个低点是2019年,今年整个工业用电量只有2.8%,整个全社会用电量只有4%,从用电增速下降来看经济压力确实偏大。 
 

    2、外资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由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财务报表是客观透明的。2019年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工业增加值降到过去6年的低点,2019年三季度一度是负增长,这个指标也能看出经济的压力确实在加大。 
 

    这一轮经济下行有3个原因: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失速,背景是金融去杠杆。二是供给侧改革导致中小企业出问题,三是贸易摩擦带来整个订单的下行。这一轮经济下行斜率快本质上是因为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时下行。 
 

    经济下行,政策会选择性对冲,年初贸易战升温,政策是比较警惕的,所以2019年初财政支出开始加码,财政支出节奏达到过去7年以来最快,因此2019年一季度经济还可以。到了二季度,政策比较有信心了,政策定调“调结构+减税”,减税并没有带来民营制造业投资回升的预期,反而导致财政支出空间被挤压。因此三季度经济压力空前加大,消费降到7.5%、工业增加值降到5%以下、出口零增长附近、固定资产投资降到5.4%,经济下行压力直到倒逼政策进一步加码。2019年8月份,国务院金融委会议召开,标志着这一轮政策开始出手加码,会上强调要加大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还有一条叫落实落细、尽职、免责条款,这传递出中央要号召地方政府做事情了,同时还提到金融部门要做好地方专项债的发行工作,2020年专项债应该会比今年多1万亿以上,2019年3季度以来政策的升温说明政府是有破局勇气的。

 

2020年政策、经济展望  


    2020年是3大线索交会年:十三五目标、三大攻坚战,美国大选。稳增长是需要的;扶贫、环保、金融防风险的三大攻坚战也是要打的;2020美国大选美国两党可能都会按照政治习惯对中国进行施压。我国的经济政策需要在这三个目标之间寻求一个平衡。

 

    预计明年开年先稳一把增长,来确保一二季度的GDP在6.1附近;下半年转调结构,这样即使三四季度经济下来,政策也可以顺势引导下一个5年增长目标,下一个5年调低经济增长目标到6以下,全年的目标也能够正常实现。

 

    稳增长有两种方式,一是货币政策,二是财政政策。目前通胀中枢正在上升,货币政策肯定会受到约束。2020年经济政策就6个字:“稳货币、宽财政”。
 

    2020年上半年基建的修复会成为产业链的关键线索之一。12月5号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汽车、机械设备、化工、电子的库存都处在周期底部,预计2020年上半年伴随着基建的扩张,汽车产业链的修复,制造业大概率会出现一轮补库存。 
 

未来的5-10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  


    2019年经济下行的压力确实很大,各种博眼球的悲观论甚嚣尘上,其实过去30年里每5年对中国经济都会有一轮特别悲观的声音出现,但实际上中国经济一直跌跌撞撞中前行。对于未来5-10年的中国经济,不悲观主要有2个原因。

 

    1、中国居民的储蓄率太高。中国整个国民储蓄率目前依然是全球水平的一倍。高的储蓄率加高的投资率,中国经济增长不太可能下到特别低的水平。
 

    2、工程师红利。工程师红利在某种意义上就代表着中国经济的未来。从经济增长的角度看,经济会经历三个阶段:第1个阶段靠低劳动力成本,我们过去的整个代加工业和智慧产业链;第2个阶段靠高储蓄率、高投资率,我们的基建及地产产业链;第3个阶段就是靠工程师红利。

 

    未来全球产业分工和专业化的趋势,将是中高端制造开始往中国集中,中低端制造开始朝东南亚去转移的过程。全世界在转型升级的两大经济体中,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和东南亚的低成本替代将是全世界最好的两块阿尔法。


关注
一键咨询